其他
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教育部长怀进鹏《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1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提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为每个人完善自身、成长成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便利条件,全面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一起来看——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员令,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自信,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固树立正确人才观,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让党旗始终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加快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深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有效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渠道。系统谋划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为每个人完善自身、成长成才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便利条件,全面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
着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强化长周期培养和稳定性支持,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建设一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不断扩大基础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保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常规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让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学生成长成才。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参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大先生。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要大力发现和培养一批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能够进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支持他们在引领重大原始创新、参与教育和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帅才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具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厚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支持培育一大批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加快在优势高校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给予人才充分支持和信任,让更多人才从国家科技创新主战场上涌现出来,从高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立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着力培养造就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他们聚焦中国问题、阐释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培养青年人才就是奠基未来。要引导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把政策重心和工作重点放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加强高校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做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工作,扩大青年人才项目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鼓励科研项目团队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参与,放手让他们到科研一线的重要岗位上锻炼,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早担大任。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布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增强学生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工程领域硕士点、博士点,将学生完成企业特定研究课题和项目作为学业重要内容。深化工程教育改革,鼓励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学校和人才生机活力
健全教育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切实推动完善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优化教育系统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把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密切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都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加大授权松绑力度。以激发活力为核心,根据需要和实际向学校充分授权,切实发挥好学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指导高校深入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确保科研经费既“用好”又“好用”,用到该用的地方、用到刀刃上,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统筹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等,尽量减少对学校和人才不必要的干扰。推动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加快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引导高校完善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坚持开展分类评价。推动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实行“揭榜挂帅”,让人才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人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选课题、做研究、写论文都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国家最重大、最关键、最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努力为国尽责担责。强化学术道德、科研诚信、科研伦理建设,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严格人才计划评审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大力宣传教育系统人才先进典型,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